第7章


他们这个建筑队,本来就是个草台班子。

  年纪大的老师傅姓刘,剩下的两个年纪大的,一个是他的儿子,另一个是他哥哥家的儿子。

  剩下的那些小伙子也都跟他家沾亲挂拐,都是他的子侄外甥。

  干这行二三十年了,一直都在在南锣鼓巷这一带讨生活。

  靠着帮东家修个墙、换个瓦,零敲碎打地讨口饭吃。

  不过大半时候,没什么天灾人祸的话,活儿也都接不上溜儿。

  时不时的,还得干点别的活计才能让家里人吃饱饭。

  找活儿不易,他也养成了不管是不是一锤子买卖。

  尽可能把活儿干得漂亮点儿,也都本着和气生财的态度,尽可能维护每一个关系。

  还是去年年初时候,跟雇自己的主家聊天时候。

  听说下关那里的茂昌铁工厂签订了公私合营。

  厂子要扩建到差不多占了半个十字坡的地方,改建成能有好几千人的轧钢厂。

  刘师傅就多了个心眼,手边的活儿忙完了,就直接跑去了铁工厂。

  厂子扩建,自然要向周围扩张,还要盖房子。

  刘师傅想去碰碰运气,看自己是不是能有啥机会。

  不过厂子门口已经有战士和门卫看守着了。

  他到门口就被拦住,根本进不去,也不知道进去该找谁。

  门口的战士他自然不敢招惹,就去门卫那里打听了好一阵。

  厂区建设他们是别想了,毕竟这里面涉及的专业的东西太多。

  不是他们这种草台班子能够觊觎的。

  柳暗花明的是,他也了解到一些情况。

  大致上就是:轧钢厂占用的,主要是春场那里的农田,不过也还要搬迁一部分被占用的商铺和住在十字坡的少量居民,还要解决将来新增工人的居住问题。

  所以厂里也把情况向部里说明。

  部里向政务院申请,最后是市里出面落实。

  把东直门附近一些收归国有的住房划给轧钢厂。

  厂里为此也新成立了房管科,管理这些住房。

  房管科的胡科长带队实地走访一圈以后,觉得头就更大了。

  管理房子这事儿对他来说是大姑娘上轿——头一遭儿。

  拿着材料,科里几个人研究一番,最后得出结论:房子不够用,缺口还不小。

  还得想办法弄更到更多的房子才行。

  等到实际走访时候,他们也发现了更悲催的现状:

  这房子不够也罢了,里面还不少的房子还都年久失修。

  有的房子漏雨,有的房子墙体裂了。

  严重一些的都成了危房,需要大修才能住人。

  更有不少院子里面不少房子都塌了,维修还不如推倒重建更省钱省时间。

  一圈巡查下来,再统计一遍,胡科长的嘴里都愁起泡了。

  有不同程度损坏需要维修的房子,至少占了一半,完全损坏的房子也占了百分之十几。

  能直接住人的房子不到三分之一,缺口真的非常大。

  厂里改造扩建如火如荼,总不能因为住房问题耽误事情。

  所以他赶紧把情况报告给领导。

  厂里开会,各位领导讨论之后也都很头痛。

  厂长直接写出书面报告,向部里报告情况,看能不能得到更多房子。

  真的弄不到房子,那也得能弄到些材料和钱。

  那样也能把现在这些破损的房子修一下,尽可能自主解决问题。

  这段时间,房管科已经跟不少的建筑队接触过。

  不过谈到什么程度,他们就不清楚了。

  刘师傅蹲在门口合计了半晌,就商量着让门卫帮自己联系房管科。

  胡科长挺好说话,所以老师傅直接把他约出来吃了顿饭。

  几杯酒下肚,熟络起来。

  说自己想接这活儿,不过胡科长询问过他这建筑队的情况,直接言明,需要看他们能给出什么样的方案。

  而且工程量这么大,就算能把活儿给他们,也只能给他们一部分。

  这么多活儿,只靠他们一个建筑队,不知道得干到什么时候。

  刘师傅自无不可,这公家手里漏出来一点儿,就够自己这帮人吃饱了。

  再问过具体的情况后,胡科长也决定把南锣鼓巷这一片儿的资料拿给他。

  说看看他们给出的方案,再说能不能把活儿给他们。

  酒足饭饱,刘师傅跟着胡科长再去了轧钢厂。

  从胡科长那里拿了一份资料,还让他帮着自己开了张证明材料。

  直接把南锣鼓巷属于厂子的院子都跑了一遍。

  根据具体的情况,仔细地做出每个院子的维修、改造方案。

  就像几个人现在盖房子的地方。

  原本这里和院墙之间,用一道有着砖雕的花窗和一道方形贡门的白墙分隔出一个小天井。

  里面栽种了一些灌木花草,做成了一个小小的花园。

  他们把植物拔掉,拆掉前面的白墙,再重新修建一道保温性更好的砖墙。

  再装上门窗,架上房顶就能改造成两小间耳房。

  虽然这样修建的房间不大,一间最多也就只有十平米出头的样子。

  要是一家几口人的话,肯定不够用,但是如果解决一个单身住户还是基本没什么问题的。

  更何况这样改造,使用的材料不多。

  所用到的材料都是从拆迁的旧房子,或者是坍塌的危房上面拆下来的。

  可以说除了人工成本以外,并不要多大的代价。

  实际上的开销还用不到几万块(注:第一版哦,咱不干上来就大团结那套啊,都没时代气息了)。

  这么点钱就能解决一个工人的住房问题,厂子里自然非常满意。

  依托原有的这些房子,利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扩建,改建新住宅开源。

  减少每家每户分配住房的面积,进行节流。

  也就成了无奈之下必然的选择。

  当然,这样改造,也不是完全没有问题。

  这样改造以后,后罩房耳房靠着东院墙的那间的窗子会被夹在墙缝里。

  耳房的前墙和后修的这房子的山墙

  采光没那么好,非得打开窗子伸出头去,才能看到院子里的情况。

  不过在那个年代,房子唯一的用处就是拿来睡觉的。

  舒适度,并不是必需考虑的问题。


  (https://www.mirenxs.com/mi/30120/12327.html)


1秒记住迷人小说网:www.mirenxs.com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mirenxs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