迷人小说网 > 穿越汉献帝:曹孟德,你来当大将军! > 第207章 钢铁提产一亿斤!

第207章 钢铁提产一亿斤!


第二日早朝,刘偕的出现,无疑是给群臣吃了定心丸。

  朝会一开始,一群老臣就开始纷纷谏言。

  向刘偕痛陈天子荒废朝政的后果。

  而刘偕全程一言不发。

  待所有臣子进谏完毕,刘偕这才笑道:

  “诸位将军,阁老,大人,朕这几日不曾露面。”

  “敢问,大汉乱了吗?天下乱了吗?”

  群臣在听到刘偕的质问后,一个个都噤声不语。

  “几位大人有劝谏之勇气,朕很欣赏,很欣慰。”

  “但朕不是一般的天子,朕做什么,轮不到你们管。”

  “尔等只需记住,只要尔等各司其职,尽心竭力为大汉。”

  “那朝廷,大汉和天下,都不会乱!”

  说罢,刘偕看向了杨彪。

  尽管上次让杨彪签了保密协议。

  但是蒸汽机车头的制作全过程,杨彪都没有参与。

  杨彪甚至都不知道刘偕和这群工匠做的是什么。

  所以机车头试验成功的事情,杨彪自然也就不知道。

  “杨彪,现在朝廷的年铁产量是多少斤?”

  杨彪当即回话:

  “回禀陛下,司隶各地的冶炼坊加上兖州的工坊,一年,总计能冶五千万斤铁。”

  “其中,一般铁有三千万斤,顶尖的钢铁两千万斤。”

  刘偕心算了一下。

  一亿斤,也就是所谓的五万吨。

  而后世工业革命,英国寸许之地,五千万民众。

  就达到了惊人的年产二十万吨的铁产量。

  而且现如今虽然朝廷大力开矿山,但因为冷兵器大规模作战的缘故。

  很多铁都用以铸造兵器!

  而且铁加工成钢的工序,又耗费许多的成本。

  所以,年产五万吨铁,远远达不到刘偕的预期。

  洛阳到兖州,总计一百七十公里,换算成大汉的里,就是二百五十里路。

  刘偕算过,一里路就需要大约八十支铁轨。

  那洛阳到许昌就需要两万支铁轨。

  大概就需要两万吨铁。

  也就是四千万斤铁!

  这还只是铺铁轨的需要。

  火车要是多造几列,那就需要更多的铁。

  而且全是硬度更高的新钢。

  要想在这二百五十里路铺满铁轨,就需要将将近两年的钢产量全部拿出来。

  刘偕思忖片刻,下决定道:

  “杨彪,朕给你工部再拨三十亿钱,再给朕勘探在朝廷治下勘五座铁矿。”

  “从兖州抽两个军过来上矿山屯铁矿,再雇佣五万民夫!”

  “同时,让朝廷所有炼铁工坊都采用最新的炼铁技艺,炼制新钢。”

  “一年之内,朕要举国之力,把朝廷新钢的年产量提高到一亿斤。”

  一亿斤,也就是年产十万吨!

  将将达到英国工业革命开始时候,产量的三分之一。

  当在场的官员听到刘偕给工部补款三十亿的时候。

  无论是政事阁的官员还是军机阁的官员。

  都以为是听错了。

  就连杨彪一开始也以为自己听错了。

  可当听到刘偕要求将新钢的产量提一亿斤的时候。

  杨彪都感觉刘偕是有些在说胡话。

  先不说这么多的新钢能不能办到。

  就是一年冶炼出了一亿斤的铁,又能怎么用完呢?

  “陛下方才说的,是给工部拨款三十亿……然后……把新钢产量提升至一亿斤?”

  刘偕点点头。

  “冶炼坊不够,就在北邙山、河内、许昌、徐州等地再开设一些冶炼坊。”

  群臣在确认刘偕就要给工部拨款三十亿,还要提升新钢产量到一亿斤(十万吨)的时候。

  朝堂顿时喧嚣了起来。

  大臣们交头接耳,各执所言。

  主管商部的伏完站了出来:

  “陛下,三十亿钱,这可是朝廷内帑三个月的收入。”

  “全拿去炼铁,只怕是有些欠妥。”

  刘偕冷哼一声:

  “要想将铁产量提升到一亿斤,这三十亿钱只不过是开始所需的钱。”

  “后续矿山维持,冶炼坊大规模冶炼钢铁,就不止三十亿了。”

  董承这个时候站了出来:

  “不知道陛下要这么多铁作甚。”

  刘偕沉默片刻。

  “朕只能告诉诸位,今后,谁有更多的铁,谁就能掌握更多的疆土。”

  “诸位爱卿无需多问,只需知道朕在下一盘大棋。”

  “如今这三十亿,在将来所获之收益面前,只不过是毛毛雨罢了。”

  说罢,刘偕长叹一声:

  “从本月起,全力提升钢铁产量就是朝廷的要务!与屯田商贾之事一齐重要。”

  “也就是工农商三业,乃朝廷目前之重中之重。”

  听到刘偕这样说了,群臣也不敢再多嘴。

  刘偕继续道:

  “还有,在朝廷矿山劳作的民夫,即日起,每日补贴一百钱。”

  “汉报明日头版:朝廷全力开矿冶铁,矿工每日补贴百钱!”

  矿山和冶炼的事情结束。

  王允站出来道:

  “陛下,自从三月前朝廷政事允许他地之民进入朝廷治下生活。”

  “三个月来,已经有将近五十多万百姓从河北边境和淮南边境进入朝廷疆域。”

  “户部已经进行了妥善安置。”

  刘偕闻言,缓缓点头:

  “这件事,就放在下一版的汉报上。”

  “标题就是:大汉,民心所向,天下庶民的选择!”

  “让百姓们看看,人心在朕,不在他袁术袁绍。”

  “更不在那些伺机坐大的反贼州牧。”

  ……

  寿春。

  刘备在投靠袁术后,将近四个月不得袁术召见。

  原因无他,就因为刘备的原因,徐州才落到了曹军手中。

  还让自己手下的五万大军,死伤一万,在盱眙被曹军的虎豹骑偷袭。

  在下邳城下,打得孙策一万兵马无处可逃的,也是刘偕手下的丹阳兵。

  所以,袁术将自己在徐州吃到的亏,全都怪到了刘备的头上。

  而刘备这几月以来,也一直后悔自己贸然围困吕布的决定。

  本来,刘备以为,自己徐州一战,不舍手下兵将能在徐洲成为民间美谈。

  为自己日后回归徐州做好铺垫。

  没想到曹军放归自己手下丹阳兵的事,却在徐州成了美谈。

  天子和曹操的名声瞬间在徐洲好转。

  尤其是这几个月,洛阳的洛商进驻徐州。

  徐州也开始实行分田屯田的国策。

  一时间,百姓们都开始夸赞朝廷,赞颂天子。

  就连吕布,现在也扭转了徐州百姓间的口碑。

  反观自己。

  来到淮南这么多日,手下的兵马全被袁术找借口调走。

  每日不受待见,粗茶淡饭,和赋闲无异。

  到现在连袁术的一面都没见上。


  (https://www.mirenxs.com/mi/34094/12127.html)


1秒记住迷人小说网:www.mirenxs.com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mirenxs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