迷人小说网 > 穿越汉献帝:曹孟德,你来当大将军! > 第87章 大汉第一届科考!

第87章 大汉第一届科考!


“朝廷所下辖之外的学子来不来参加这场科举,朕不管。”

  “但朝廷下辖境内的学子,必须来!”

  “要在汉报中写清楚,科举高中,读汉学阁的钱,食宿钱,朝廷出。”

  “今后我大汉再无举孝廉,为官入仕,就算是皇亲国戚,也只有科考这一条路。”

  刘偕知道,自己必须为大汉这个封建王朝的文明进程提提速。

  三日后,白玉京动工。

  刘偕亲自到场督造,洛阳百姓得知天子亲临一座新城的建造后。

  满城哗然。

  第二日,最新一期的汉报刊印出来。

  洛阳的百姓再次被震惊。

  头条:

  “朝廷废除举孝廉,无论贵胄寒门,入仕为官只有科考一途!

  三日前百官朝会,天子颁布诏令。

  即日起,改年号为复汉,以明朝廷复兴汉室平定九州之决心。

  即日起,取消洛阳宵禁,鼓励商贩夜间买卖,市民可在夜间上街行走。

  即日起,废除举孝廉,杜绝一切举荐入仕,举荐为官的行为。

  大汉今后实行科考选拔入仕,择优录取入汉学阁。

  成绩优异者,方可选入备用官员行列。

  今岁之科考,定于五月三十,面向天下擅经学、农学、经学、工学、兵学之学子。

  科考总分经、农、商、工、兵五学。

  经学考:文章策论、天文地理,算学数术、民事治理、臣子修养五科。

  农学考:文章策论、良种培育、天文地理、算学数术、农事治理。

  商学……”

  天子赐诗:

  朝为田舍郎,暮登天子堂。

  将相本无种,男儿当自强。

  经农工兵商,五学席上珍。

  科考朱门开,网尽天下贤。

  洛阳街头,百姓看着今日的汉报,震惊之情无以复加。

  “嘶!朝廷如今这科考选吏倒是要比举孝廉公正许多。”

  “朝为田舍郎,暮登天子堂,那岂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入朝为官了?”

  一旁的人闻言嗤之以鼻道:

  “尔学富五车否?”

  “经农商工兵可精通一门否?”

  一石激起千层浪。

  弘农、河内、河南三郡的学子在看到传说中的汉报时,本就激动无比。

  可当看到朝廷开科举,尤其是天子那句诗时。

  众人惊诧。

  “谁说天子轻视文人?”

  “天子文武并举,重视农工商兵,实乃明君!”

  “几位,下月科举,一同前去?”

  “自然要去,此等机遇百年一遇,若是错过,岂不可惜?”

  “洛阳路途遥远,即刻动身!”

  远在渤海郡的袁绍刚想喘息一口气。

  就听闻了洛阳这边的惊天巨变。

  天子花三亿钱大兴土木穷奢极欲。

  洛阳取消宵禁鼓励商铺夜间营业。

  朝廷废举孝廉举行科考选吏。

  天子鼓励囊括经农商工兵的新学。

  天子改年号为复汉以示复汉决心。

  袁绍听着手下汇报的一条条洛阳方面的消息。

  先是错愕不已。

  再是狂笑不止。

  最终欣喜若狂。

  “哈哈哈!我以为他曹孟德智谋过人,窃取了洛阳和天子,今后便是我袁绍的一大劲敌人。”

  “哪知他竟任由那少年天子胡来。”

  “我联军败退不足四月,他便大兴土木,还废举孝廉,搞什么新学。”

  “连洛阳城的宵禁都取了……”

  “哈哈哈,我还以为曹孟德背后有高人指点。”

  “看来此次联军之败,也不过是关东诸侯的心与我不齐。”

  说着,袁绍的面色阴翳下来,看向坐下的谋士逢纪:

  “公孙瓒那边去书了?”

  逢纪点点头:

  “已经去信了。”

  袁绍点点头:

  “一旦公孙瓒回信,立刻给韩馥去书,就说公孙瓒欲图夺取冀州。”

  “韩馥此人心慈志短,怯弱无能,必然邀我援助。”

  “到时……”

  与此同时,刘偕得到了来自遣往荆州暗卫的密信:

  年初,孙坚南归途中被刘表截杀,怀恨在心。

  在袁术挑拨之下,出兵荆州,被黄祖所遣之刺客暗中射杀。

  当得到这封密信的时候,刘偕内心无波。

  孙坚的死亡,只会促成吴国的建立。

  刘偕摇了摇头。

  历史进程在加速,自己也不能慢。

  接下来的一个月,白玉京在工部的昼夜忙碌下顺利完工。

  整个司隶前来参加科举的读书人在统一安排下,也陆续到齐,并登记。

  但绝大多数也都是土豪巨富,士族官吏之后。

  寒门学子寥寥无几。

  工部在河内发掘一个铁矿,并扩建了冶铁工坊。

  还按照刘偕暗中提供的方子,制出了琉璃器物,提纯了白糖。

  琉璃坊和白糖坊也开始建设。

  兵器坊现在能批量生产连发的神机弩。

  并且在洛阳一役所发现的问题上进行了改进。

  而洛商更是在这一个月内,在西城连开几家店铺。

  整个洛阳的粮食买卖,也被洛商彻底拿下。

  现如今,洛阳百姓的衣食住行,都离不开洛商。

  朝廷的内帑日日增钱千万。

  弘农、河内、河南三郡在夏侯渊,曹仁,曹洪三人的主持下。

  屯田和分田也正进行得如火如荼。

  很多因为战乱而撂荒的土地也被重新拾起。

  科举前三日,主要负责科考的钟繇将科举应试的名单籍册呈了上来。

  “陛下,大汉第一届科考的应试生员名籍已经造好。”

  “此次应试者,总计一千零三十六人。”

  “其中有九百九十六人为司隶籍贯,剩余考生多来自关内,关东次之。”

  “其中又以经学考生为主,其余商学应试六人,工学三十八人,农学六十七人,兵学四十五人。”

  刘偕点点头。

  “白玉京那边,考场安排得如何?”

  钟繇答复道:

  “整个洛阳学宫可容纳上万考生,一千生员绰绰有余。”

  “而且商部安排,应试生员可免费入住白玉京新建,洛商经营之客栈。”

  “食宿全面,确保万无一失。”

  “现在,就只差考题了。”

  刘偕这才满意道:

  “大汉第一场科举,一定不可大意。”

  “至于考题,朕已经找人出好了。”

  “为防止考题泄露,直到考试前一刻,考题才能公布。”

  就这般,三日后,科举如期举行。

  这一日,白玉京中人潮汹涌。

  洛阳百姓要么是好奇科举是什么样子。

  亦或者只是想一睹此届生员的风采。

  当日,刘偕驾临洛阳学宫的汉学阁。

  洛阳百姓和应试的生员都心潮澎湃起来。

  尤其是这些生员。

  自打来到洛阳,处处受人尊敬,食宿免费。

  他们是真正切切感受到朝廷对科举,对生员的重视。

  科考拢共五日。

  一日考一科。

  而这第一堂,便是文章策论,这是每个考生都要考的,且无论哪一学,题目都相同。

  同时,这文章策论也是五科考试最重要的。

  分数占五科考试的四成。

  伴随着汉学阁的钟声敲响,考题也随之当堂公布。

  文章策论:

  试论汝心中之理想大汉。

  伴随着这篇策论的书写,大汉第一届科考就此拉开帷幕。

  考生奋笔疾书。

  虎贲卫在考场外巡逻。

  暗卫便衣警戒。

  百姓则是在洛阳学宫的门楼外翘首以望。

  等待第一个出场的考生。

  问问心得体会。


  (https://www.mirenxs.com/mi/34094/12247.html)


1秒记住迷人小说网:www.mirenxs.com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mirenxs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