迷人小说网 > 穿越大明我殖民全世界 > 第79章 陈寒舌战群臣!狂怼官员!

第79章 陈寒舌战群臣!狂怼官员!


绕了一大圈后,陈寒和朱元璋选择一处空旷之地召开朝会。

  在此地开会,主要是讨论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先进技术,实现最大利益。

  同时也要评估官员们对这些技术的接受程度。

  可以看出,文官们似乎不太愿意接纳这些新技术。

  首先,如果陈寒的技术真的能成为主流,真能推动天下发展。

  那他们这些文官该何去何从?

  其实,文官们并不关心技术进步。

  他们在乎的是什么?

  在乎的是自身地位的稳固。

  社会发展停滞在初级阶段,才是他们乐见其成的。

  如今看来,陈寒正将局面推向更危险的方向。

  所以他们反对陈寒。

  现在的陈寒似乎并不打算与文官们站在同一阵营。

  而且他必定会让文官们的道路越走越窄。

  因此,选择在此地召开朝会,文官们颇有怨言。

  一听说陈寒可能要把所有技术推向市场,许多文官更加担忧。

  朝会刚开始,陈寒直接上前说:“陛下,现在大家也都见识了我的五大工厂,无论是钢铁、玻璃、水泥、红砖还是纺织。”

  “都能看出,这些都是为大明未来打基础,必须完成的任务。”

  “我们现在大明王朝最缺的是什么?”

  “最缺的是基础。”

  “最缺的是良好的商业环境。”

  陈寒说完,下面的文官纷纷撇嘴。

  除了吕本等人外,其他人在听到这话后都立刻不悦。

  特别是监察院的那些御史。

  为什么御史能来到这里,原因很简单,大明王朝并不限制谏言的途径。

  就算陈寒身为督察院的左佥都御史。

  但是,

  就像郭汝槐这些人。

  郭汝槐此刻并不一定赞同陈寒的观点。

  于是他直接发言:“陈大人,如果这些技术流入市场,被商人掌控。”

  “日后钢铁普及,变成大量兵器。”

  “再变成流民作乱的工具,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?”

  郭汝槐出面,陈寒并不感到意外,反而觉得这家伙有些原则。

  他不会因为与自己关系好,或者自己曾救过他,就全然支持自己的决定。

  相反,他站在自己的角度,提出异议。

  朱元璋大概很欣赏这样的人。

  所以尽管郭汝槐只是个小小的巡城御史,但凡大事,总能看到他的身影。

  其他人想必也看出来了。

  现在敢在公众面前直戳陈寒痛点的,唯有郭汝槐这样的角色。

  那些文官心里也有小算盘。

  你不是一直救助郭汝槐吗?

  可郭汝槐却总站出来反对你。

  这岂不是向世人宣告一件事:

  你所做的事,即便被你救过的人,也不认同。

  那么反对的声音自然会更大,反对的效果也会更明显。

  听完郭汝槐的话,陈寒立刻回应:“如果一项新技术害怕流入民间,害怕被商人利用。”

  “那我们就不必谈进步。”

  “大明王朝不仅承袭了元朝的遗产,还继承了自秦朝以来中原王朝的所有技术。”

  “当年炼铁、制盐、采煤的技术都曾保密,但现在不也成为家家户户常见的技艺了吗?”

  “如果我们过于珍惜,把所有新技术都留给朝廷消化。”

  “请问,有多少金银能投入到生产中?”

  “仅钢铁和玻璃的生产,每天消耗多少焦炭?需要多少砂石,郭大人可清楚?”

  这个问题让郭汝槐一时语塞。

  陈寒接着说:“每天消耗的焦炭超过三千斤,砂石超过五万斤。”

  “这些数字只会越来越大,国库有多少钱能承担得起?”

  “难道非要等到国库耗尽,让这项技术永远停留在图纸上吗?”

  “请问各位大人,你们希望水泥路遍布全国,还是只限于京城附近?”

  “只让京城的官员走在平坦的大道上,却让全国的百姓仍然在泥泞的小路上挣扎?”

  “请问这就是你们这些高官显贵对天下的责任感吗?”

  陈寒这席话让郭汝槐羞愧地退下。

  但很快,又有官员站出来反驳:“可是陈大人,如果让商人参与决策,将来他们只看利益,只追金钱。”

  “所有技术都用利润来衡量,岂不是会导致质量低下?”

  “就算技术再先进,用在百姓身上,也只是表面功夫罢了。”

  “反而会危害到全天下的民众。”

  “那这个问题又该怎么解决呢?”

  陈寒随即回应:“任何新的制度或创新的出现,都会经历一段阵痛期。”

  “在这个阶段,商人确实会追求利润,确实可能粗制滥造。”

  “但是不能否认,一旦一切变得透明,即使百姓见识不多,他们也知道玻璃应透明,水泥不能溶于水,钢铁不应轻易折断。”

  “将这种压力转移到商人身上,迫使他们为了盈利必须提升品质,这才是长久之计。”

  有官员听完陈寒的话后,笑着站出来说:

  “看来陈大人是要效仿苏秦,舌战群儒啊。”

  陈寒听到这话,感到非常耳熟。

  这正是《三国演义》中,诸葛亮舌战群儒时,有人讽刺他的话语。

  于是陈寒立即回应:“那么您的意思是我只能接受反对意见,而不能反驳吗?”

  那官员脸色一变,接着说:“我们只是想说,那些商人毫无信誉,是卑贱之辈。”

  “他们四处奔波,散布流言,引起舆论汹涌,让百姓不得安宁,让天下难以平静。”

  “这些都是制造动乱的源头。”

  “这样的人掌握了先进技术,岂不是会给天下带来灾难?”

  “像这样的人,应该彻底铲除,让我们的大明百姓能安心务农养家,安心男耕女织,岂不是更好?”

  “儒家圣人早已在经典中阐述了治国理念,只要遵循儒家经典治国,就能实现大同社会。”

  “让我们的大明王朝从此路不拾遗,夜不闭户。”

  “反倒是阁下在这里宣扬商人的观点,您是做官的,还是做生意的?”

  这话一出,连坐在上方的朱元璋都觉得有道理。

  这家伙真是尖酸刻薄。

  真是读书人的败类。

  这家伙完全把儒家经典当作治理国家的唯一准则。

  其实朱元璋很清楚,如果真的按他的那一套来治理国家,只会导致天下大乱。

  然而,不得不承认,有时确实需要这样的人来稳固天下的士子之心。

  世人对读书和为官怀有极深的渴望。

  唯有让这条路直通神圣的皇宫,他们才会专心致志地研读。

  如此一来,从事zaofan的人就会减少很多。

  这是每位帝王都希望实现的。

  但每位帝王同样清楚,这样培养出来的大多会是书呆子。

  然而,能从沙中筛选出金子,才是真正的治国之策。

  像这样满口经纶的人,不宜重用。

  可这样的书呆子必须多,唯有书呆子多了,才能从中挑选出有用的人才。

  这名文官说完,显得颇为自得。

  其他官员也纷纷表示:“我们都是读书人出身,深知那些商人心里究竟在想什么。”

  “他们眼中只有利益,没有大义。”

  “他们只顾眼前,不顾大明王朝的长远。”

  “我大明应以诗书传家,不应让这些商人斤斤计较。”

  “若让商人的地位提升,让他们参与决策。”

  “我大明会变成怎样呢?”

  “恐怕所有人都会觉得,大明如今是在鼓励全民逐利。”

  “大明会鼓励民众崇拜这些商人。”

  “那时的大明会成何体统?”

  “可想而知。”

  “他们会忘却大义。”

  “他们会忘却忠义,只知追逐金钱。”

  听到这样的言论,就连朱元璋也不得不考虑可能的后果。

  朱允熥如此支持陈寒,此刻也必须考虑这一点。

  因为这个问题太过尖锐。

  因为它触及到社会舆论的问题。

  整个思想建设在此刻将变得更加难以驾驭。

  因此,陈寒此刻必须给出更为合理的解释,能说服所有人,才能让大明商会得以成立。

  而朱元璋迟迟未让陈寒召集王公大臣和商人组建商会,是因为他认为若制度未设计好,仓促推出大明商会可能会事与愿违。

  这是朱元璋不愿见到的。

  他知道陈寒提出的这个大明商会能为大明王朝带来巨大收益。

  但也会带来严峻的挑战。

  这个挑战将考验朱元璋这位帝王能否掌控全局。

  能否压制住商人们的崛起。

  同时,也是对陈寒制度设计能力的考验。

  这对父子此刻都将面临一场考验。

  此时,朱元璋并未开口。

  任由

  所有人都屏息凝神,期待着陈寒如何回应。

  陈寒开口道:“各位大人,假如推行商业就会败坏天下风气,只能证明我们这些官员无能。”

  此言一出,官员们纷纷怒目而视。

  “你说我们无能?是我们无能?”

  “我们早就警告过可能的危害,你却置若罔闻,这是你的失职,与我何干?”

  “没错,我们现在并不同意你的做法。”

  “如果真的出了问题,那是你的责任。”

  “陈大人,你这样把责任推给我们,实在不妥。”

  “我们可没同意你推广所谓的商业,对商人的疑虑我们始终保留。”

  “你与商人交往,是因为赈灾的需要。如果没有捐款救灾,我们不会同意用商人的钱来救助灾民。”

  “现在灾民已经回乡,没有商人的事了,你这样说,分明是污蔑我们,我们坚决反对。”

  陈寒的话让朱元璋也觉得好笑。


  (https://www.mirenxs.com/mi/34124/12255.html)


1秒记住迷人小说网:www.mirenxs.com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mirenxs.com